這是本人第一篇文章,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雨傘運動已完結了兩個月,政改亦正進行第二階段諮詢,看似我們沒有甚麼可作。另一方面,中央及香港部分強硬派官員意圖將「港獨」與爭取民主拉上關係,甚至劃上等號,再加上民意在雨傘運動中後期開始分成兩派,民主派的前路面對內憂外患的局面。
最近,鬧得熱烘烘的是各大專院校紛紛要求公投退出學聯,港大就首先通過了退聯的公投議案。先不討論學聯本身透明度不足的問題,但港大成功退聯的結果則證明部分支持民主的人開始對領導香港民主化進程的政治團體有所不滿,而且已達到「道不同不相為謀」的程度。環顧領導民主派/佔領運動的團體,大多屬於「大中華派」,即是愛國不愛黨、支持建設民主中國的派別。由雨傘運動中後期開始,混沌的行動使部分參與佔領的人士認為以溫和、非暴力形式爭取民主對香港政改的作用不及利用激進方式來爭取有效,故此成立了本土民主前線、學生前線等團體。他們支持本土意識,甚至香港獨立以達致命運自主,被稱為「本土派」。他們的行動由以前只有數十人和應,變成最近的光復屯門行動有數百人響應,反映支持激進方式的市民有上升的趨勢。
激進勢力在溫和方式未能奏效時抬頭是很自然的。雖說支持激進組織的市民不算多,但雙學及泛民需要反思現在的民意走向,是否需要回應本土的要求,起碼在其他民生議題上更貼近本土(不一定要以激進方式),不要在除爭取真普選的議題以外則關注太少。這樣只會使市民感覺泛民離地,導致民心轉向,對未來議會抗爭以致整個民主派前路愈加不利,最終只會讓中央得逞。激進人士亦需要明白以激進手段需要付出很大代價,更可能引致中央更強硬的干預,民主派也無得益。
無論是支持溫和或是激進民主派的市民,現時最需要的是團結。泛民應肩負帶領的責任,主動與較激進的團體溝通,而且多關心民生需要,讓普羅大眾都知道他們是真正關心市民,才能在本年下旬的區議會選舉及下年立法會選舉擺脫現時內憂外患的困局,繼續在議會內外抗爭,以達到唯一目的--真正普及而平等的選舉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